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。”
黄昏时分,我们赶到屯溪。屯溪是黄山市人民政府所在地。置身那个普通餐馆,面对混杂着各地饮食味道的饭菜,我们只好“狼吞虎咽”了。那个炒黄豆惹得我“发热口”。一边嚼炒黄豆,一边看着同伴与那个末流画家砍价。一会儿,那个末流画家的作品全部被“收购”。安顿完毕,走出酒店,行走在大街,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,公益广告之“黄山精神”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前。“黄山精神”,也称“黄山松精神”,即“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,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,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,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,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,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”。非常精准,它更是一种民族精神,一种时代精神。每一个城市,必须有一张名片、一种品质、一种精神。趁着夜色,借助灯光,我们观赏两边的街景。说不出何种感觉,新奇也!不知不觉,我们逛到江边。那条江?新安江。哦,新安江发源于徽州,向东进入浙江省境内后,与富春江汇入钱塘江水系。新安江水库国内有名,千岛湖景区国内知名。哎,冷飕飕的,江上不见渔火,也没有歌管楼台。
第二天,天飘起细雨,绵绵的。雨中登黄山?冒雨赶到黄山脚下,准备登山的游客特多。在旅游商店购置“行头”——雨衣、裹鞋袋、手杖、背包等,出发。很快,走到前山山门慈光阁。等候缆车,坐上缆车,浏览四周风景,颇觉奇异,松树长在石缝里。缆车在一个观景平台着陆,稍稍放松情绪,只见此处松树、大小不一的石头突兀着。但,美景在那边。山路弯曲,有时狭窄,有时豁达。行走在石板路,倒也惬意。突然,一个陡坡出现在眼前。咦,困难险阻来了。此处,人称“好汉坡”。一些轿夫已守候多时,也有一些游客坐“花轿”上山。怎么办?路,就在脚下。徒步登山!当一回好汉!沿着台阶,一步一步移动。顾不得关注风景了,只是向上挪步。累了,就“叉腰”挺立。再扶着栏杆继续登山,气喘吁吁地,支持不住?坚持,再坚持。迈开脚步,向前,一步、两步……抬头一看,观景平台就在前边。哎,越过“好汉坡”,玉屏楼风景区到了。这时,我们游兴倍增,缓步细看,那块巨石镌刻“岱宗逊色”、“奇观”、“紫玉屏风”、“气象万千”等字迹,这昭示古人对黄山的赞誉。“迎客松”,位于玉屏楼的青狮石左侧。赶紧走到“迎客松”前,排队拍照留念。举目一看,青狮石身“风景如画”、“一览众山小”的字迹极其夺目。仔细观赏“迎客松”,其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.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,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,伸出手臂,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。有道是:“不到迎客松,白跑一场空”。在“黄山绝胜处”,目睹“迎客松”的隽秀飘逸,值得!
雨,仍在下着。云雾缭绕,水气蒸腾,能见度低,路滑且弯,只好放弃继续拜访黄山其余“胜景”之念想。
游览宏村,不能忽略“承志堂”。承志堂,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,建于清咸丰五年(1855年)。其深藏着古徽州文化内涵,素有“民间故宫”之称。
“民间故宫”的神秘之处?
“六六大顺”: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,有136根木柱,60道门,60扇窗,喻意明显。
出了村子,回望宏村,俨然一幅如浓墨重彩,又似泼墨写意的山水长卷,不愧为“画里的乡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