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颐和园东宫门,过了二道牌楼门,
便到了园子里的政治活动区:仁寿殿及其附属建筑群
自1903年起,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。
这片区域像大部分宫殿一样,分为前朝和后寝两大部分。
而玉澜堂和宜芸馆就属于后者:慈禧的颐和园生活区
玉澜堂为皇帝的寝宫,宜芸馆为皇后的寝宫。
它们以传统四合院建筑形式组合在一起,为四进院落。
为了之后讲述方便,我们网上借来模型效果图一副:
一进院落(玉澜堂)
玉澜堂始建于清漪园时期,为乾隆皇帝的书堂,
院内除正房玉澜堂外,东西配殿为霞芬室和藕香榭。
大门外立有两块石头,名为子母石。
据说这两块石头是光绪戊戌变法失败后,慈禧从香山搬过来的,其目的显而易见:发泄对光绪皇帝的愤怒。慈禧再重新训政当天曾怒斥光绪:“我抚养了你二十多年,你怎么敢听信小人之言算计我呢?”
连顽石都知晓母子之情,更何况...
进入大门,右手便是霞芬室。
霞芬二字是晚霞照耀的意思。
楹联:障殿帘垂花外雨,埽廊帚借竹梢风。
解释:障殿的垂帘好像室外飘雨,打扫走廊,扫帚似能借来吹动竹梢的清风。
与霞芬室相对的,为藕香榭。
曹雪芹《红楼梦》中便有一处景观与此室同名,史湘云曾在那里开海棠社,设螃蟹宴。
不知乾隆皇帝是不是受到曹雪芹的启发,
亦或是英雄所见略同,也未可知。
总之,楹联写的很美:
玉瑟瑶琴依天半,金钟大镛和云门。
解释:琴瑟的乐音传到九霄云外,金钟大镛(古乐器)奏和着皇帝的《云门》古曲。
多有情趣!乾隆真会享受。
而可怜的光绪就没那么幸运了...
仔细看图片,室内砌有一道石墙。
戊戌变法失败后,光绪皇帝就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,
每当太后来颐和园,都随身携带着皇帝,并把他安放在玉澜堂。
霞芬室和藕香榭本来都有后门。
前者可通向仁寿殿,后者可通向湖畔。
但为了防止光绪皇帝与外界接触,两个后门均被堵住,室内也砌起了高墙。
清雅宜人的书堂顷刻间变为寂寞苦楚的囚牢。
东西配殿都被封死,光绪皇帝的活动区域实际上只剩下:
这一处玉澜堂和它前面的小庭院。
玉澜二字出自晋代陆机的诗句:玉泉(指玉泉山)涌微澜。
楹联:诸香裛莲须雨,晓色轻团竹岭烟。
解释:湖中香气如莲须之雨扑面而来,晓色的晨雾在竹岭上轻轻聚敛。
有了甲午战败的切肤之痛,光绪帝很快与有着西方维新思想的康有为勾搭上,第一次见面(在仁寿殿),两人就一拍即合,谈了近四个小时。可这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仅仅持续了103天就宣告失败。
人们把变法失败都归罪于袁世凯的叛变,
可变法本身呢?光绪皇帝呢?
短短的103天,光绪就颁布了180道上谕,
内容涉及:
废除科举制,开办新式学堂;
改革政府机构,裁汰冗员;
大力发展工商业;
创办各种新报刊,开放言论;
大臣见面施握手礼等等。
涉及面真的太广了...
光绪皇帝没有掌握拉一个,打一个的六字真言,
急功近利的有如其在甲午战争中犯的错误一样,
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,竟然还把矛头指向握有实权的慈禧太后。
PS: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一段史实请自行脑补。
光绪皇帝是个孩子...
玉澜堂现今并不开放,我们只好求助于百度。
室内一应陈设如屏风、宝座、书案等均按原状布置,
同时保留了早期“书堂”和晚期“寝宫”特色。
据说光绪经常在屋里乱砸东西来发泄情绪,
慈禧知道后很气愤,除了必备陈设,其余家具全部搬走。
郁郁寡欢的光绪帝常在院子里敲小鼓纾解心中郁闷,
陪伴他的除了贴身太监,只有几只小兔子。
玉澜堂里还放置着各种介绍西方历史政治的书籍,
据说光绪皇帝还潜心学习英语,
但这些除了让慈禧太后忌惮外,别无它用。
自玉澜堂右侧旁门(当时也被封死)穿过便来到:
二进院落
院内正中安放着一座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,起到影壁的作用。
自假山左看,就是夕佳楼。
夕佳二字出自陶渊明山气日夕佳的名句。
其建筑在平面上突出院墙之外(见开头的模型图),
在立面上高出院落其他建筑,便于远眺,也打破了沿湖建筑的单调感。
楼上楹联:隔叶晚莺藏谷口,唼花雏鸭聚塘坳。
解释:站在夕佳楼上,向东看,谷口树丛中藏着晚归的黄莺;
朝西看,昆明湖水湾处聚着吞噬水草的小鸭子。
楼下楹联:雨晴九陌铺江练,岚嫩千峰叠海涛。
PS:此联已被换到楼外侧,笔者按古书中位置解释。
解释:夕阳里,雨过天晴,向东遥望,京师大道上的积水犹如白练般的江水;
西望远处的玉泉山,千山万壑在淡雾中好像汹涌的波涛。
楼外楹联:风生阊阖春来早,月到蓬莱夜半中。
解释:从天上的宫门吹来的东风告诉人们春天提早来到;
向西望去,月光洒在南湖岛上说明夜未过半。
PS:如果还没明白,那我们继续:
阊阖:我国古代将天上群星分为三垣:紫微、太微、天市。
在紫微垣中,帝星北极星两侧,共有15星环绕,形成拱卫屏藩之势。这两对人马被称为左枢和右枢。
它们之间有个小缝隙,这缝隙会随天象变动而开合,因此叫阊阖。
蓬莱:古时相传东海上有蓬莱、瀛洲、方丈三座神山,
而颐和园有南湖岛、治镜阁、藻鉴堂三座岛屿。
南湖岛上有涵虚堂,清漪园时叫望蟾阁,因其为园中赏月的最佳地点而得名。
好吧,我尽力了。
与涵虚堂相对的,观赏夕阳景色最美的建筑当属夕佳楼。如果各位认真看过上面三个楹联和解释,相信会对那莺啼鸭鸣、水澄山清、皓月当空的迷人晚景颇有共鸣。
但如果您想象力没那么丰富,请看下图:
三进院落(宜芸馆)
还记得刚才那个假山吗?它所遮掩的,就是宜芸门。
和四合院建筑布局一样,内眷(皇后)的居所用垂花门。
宜芸二字的意思是芸香辟蠹。
芸是一种香草,其香气可以防止蛀虫咬书。
久而久之,人们就把芸和书籍联系在一起,
将书籍称为“芸编”,将书签称为“芸签”。
所以宜芸馆曾经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。
垂花门后两侧游廊墙壁上均嵌有乾隆皇帝临摹的三希堂书法石刻。
PS:三希堂没听过?《谐趣园》一文你们好好看了吗。
院内如玉澜堂一样,有东西厢房,为道存斋和近西轩。
楹联比较简单,图片也清楚,就不解释了。
院内正房宜芸馆。
楹联:绕砌苔痕初染碧,隔帘花气静闻香。
解释:这个也不难。
室内陈设精致,布局典雅。
雕花的屏风、使用了百宝镶嵌工艺的宝座无不彰显着皇后的尊贵。
这里曾住着那位被慈禧太后包办给光绪皇帝的隆裕皇后,
俗话说:捆绑不是夫妻,二人的关系也确实淡漠。
一方面是由于在光绪与慈禧发生冲突时,隆裕一直坚定地站在慈禧一边。
另一方面是由于娘胎里带来的原因:
自左向右:瑾妃、德龄、慈禧、容龄、德龄和容龄之母、隆裕皇后。
其中瑾妃虽然比较富态,但模样还算周正;
德龄和容龄是流过洋的,大气,端庄;
可这位隆裕...
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苦瓜脸,还佝偻着,
怎么形容好呢?还是对比一下吧:
这位就是光绪怜爱的珍妃,慈禧在庚子国变出逃时将她推入井内而死(因说了一句“皇帝为什么要走”的话)。
再看看合照:
我们得出的结论是:颜值是一把双刃剑。
四进院落
宜芸馆身后的庭院是一处过渡性的院落(交通枢纽),
它东通德和园大戏楼,西连永寿斋和乐寿堂,往北可径由小路上万寿山。
院内一颗古松,傲然挺立,其树皮斑驳如龙鳞,
据说树龄已达500年,那就比我们的清漪园还古老了。
可那位光绪皇帝自被安放在此,就没能再见过它一次...